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

- 骷髏會 Skull and Bones -













- 骷髏會 Skull and Bones -

又稱骷髏骨、優羅嘉俱樂部(The Eulogian Club)、死亡騎士團(The Order of Death)。
是美國一個秘密精英社團,每年吸收十五名耶魯大學三年級學生入會,成員包括許多美國政界、商界、教育界的重要人物,其中包括三位美國總統以及多位聯邦大法官和大學校長。有說骷髏會長期控制著美國,並擁有不可告人的動機;有說許多記者調查後認為該組織與普通的大學學生社團並無不同,而且類似的秘密精英組織也存在於幾乎所有的一流大學。有說骷髏會是從屬於國際共濟會體系並受其所屬基金資助的一個精英組織。

骷髏會是美國耶魯大學一個特殊小精英群體組成的秘密社團。除了會員自身,連他們的教授都不知道誰是該會的會員。實際上,骷髏會是從屬於國際共濟會體系並受其所屬基金資助的一個精英組織。

- 歷史 -

最早的骷髏社從屬於光明會(Illuminati)。這是17世紀德國共濟會下的一種分支秘密幫派。研究者認為光明會起源於巴伐利亞,17世紀巴伐利亞王國戈爾施塔特大學 (University of Ingolstadt)的哲學教授韋斯豪柏特(Adam Weishaupt)創建巴伐利亞光明會。光明會的拉丁語的字面意思就是「受過特別啟示的人」,歷史上有多個團體自稱為光明會。光明會宣稱保留著諾斯替 (Gonsticism)的秘典。

骷髏會於1832年由耶魯大學畢業生威廉羅素(William Russell)創立。他出生於美國一個富裕家庭,家族是猶太人,是共濟會家族。耶魯大學畢業後曾赴德國遊學一年,據說他在那裡結識了德國共濟會分支巴伐利亞光明會下屬的德國骷髏社的成員,並從此迷上了秘密社團。回到美國後他召集了大學裏一批好友,成立了秘密組織骷髏會,首批成員中包括阿方索塔夫(Alfonso Taft),此人後曾出任過美國司法部長,其兒子就是後來的美國總統威廉塔夫(William Taft)。

協會創立之初沒有固定的聚會場所,一般每周舉行一到兩次聚會,多在深夜舉行,舉行時會在舉行地點的門上掛出骷髏會的標誌。1856年,一名骷髏會成員丹尼爾科伊特吉爾曼(Daniel Coit Gillman,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首任校長)以骷髏會創辦人之名成立羅素信託基金會,負責掌管骷髏會的財政。在當年,該基金會購置了一棟房產,從此成為今後骷髏會的固定聚會地點,被稱作「墓地」(tomb)。

大約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名骷髏會成員向協會捐贈了位於紐約州北部聖勞倫斯河(St. Lawrence River)一座面積約40英畝的小島鹿島(Deer Island),作為會員休閒度假的地點。該島在20世紀30年代左右曾經是骷髏會成員們經常光顧的休閒地,但是據一些新的骷髏會成員表示,該島上的設施由於缺乏必要的維護,目前大多已經荒廢,到該島上度假的人員也明顯減少,不過每年新入會的會員總還是會被帶到島上感受一下氣氛。

在骷髏會的百多年歷史中,它始終是耶魯大學眾多學生社團(包括秘密社團)中最受歡迎的社團,每年所吸納的十五名會員也被認為是耶魯大學最優秀的學生,雖然有時候吸收的會員也並不僅僅以學生的表現而以其家族背景來決定。根據公開的骷髏會成員資料顯示,有幾個大家族在骷髏會中佔有特別偏高的比例,包括了塔夫家族、布殊家族、哈里曼家族和洛克菲勒家族等顯赫世家。

- 322 -
 
威廉羅素選定用一個骷髏和兩根交叉的骨頭作為骷髏會的標誌,並用「322」作為協會的標誌。其中「32」代表的是協會成立的年份1832年,後一個「2」則表示該會是德國一個組織的第二個分支機構。此外,「322」也可代表公元前322年,據說是希臘神話中掌管口才的優羅嘉女神升天的年份。該組織也崇拜希臘女神優羅嘉,並在某些場合中自稱「優羅嘉俱樂部」。

在骷髏會的迎新會上,當新人走進墓穴時,大門會咯吱咯吱地緩緩打開,然後有人將一個頭巾罩在新人頭上,帶著他走進 322室。

322 室也被叫做內部神廟,在這裡,一群“騎士”和長老已經做好準備,他們穿上了不同的服裝,扮演魔鬼。新人們將被挨個領到 322室,然後,騎士們將他們趕到房間的各個角落,命令他們反複宣讀入會誓詞,親吻教皇的腳。接下來他們需要從頭骨容器中喝「鮮血」表示自己的忠誠,不過這個頭骨是石頭做的,而鮮血也只是一種巧克力味道的紅色飲料。

- 傳說 -

由於骷髏會神秘與精英主義的特性,許多人相信骷髏會有著特殊甚至不可告人的罪惡使命。很多人相信近現代歷史上幾乎所有的重大事件都是由該會策劃的,包括原子彈的研製、《時代》與《新聞周刊》兩大左右國際輿論的美國媒體的成立、豬灣事件、甘迺迪遇刺案、水門事件以及美國的外交政策等。然而雖然在所有這些事件的決策者中,確實都可以找到骷髏會成員的身影,但因此斷定骷髏會是這些事件的幕後主使卻依然沒有確鑿的證據。2004年美國總統選舉中,民主黨與共和黨推舉的兩名候選人小布殊與約翰克里竟然都是骷髏會成員,又進一步加深了許多人對於骷髏會的猜疑。

此外有關骷髏會本身的一些活動與行為也引起公眾的揣測。許多曾經進入過「墓地」的人稱骷髏會收集了大量人體骷髏標本;也有傳言稱每年的新會員會在入會儀式中用希特勒曾使用過的銀質器皿來享用豐盛的大餐;會員的聚會中有一個項目是會員必須躺在棺材中講述自己的性生活史甚至手淫,一些人甚至進一步推斷這樣做的目的是在將來可以藉此威脅並控制成員。此外比較有趣的傳說則包括了由於骷髏會的隱秘性,只要任何人在公開場合中提到了「骷髏會」,在場的骷髏會成員就必須離場。

骷髏會最惹人注目的是它的神秘入會儀式。這些儀式包括泥池摔打,虛擬謀殺,親吻骷髏。

但是也有一些骷髏會成員透露稱,以上的描述大多偏離事實,例如現在「墓地」中已經沒有了真人大小的棺材,所以也就不可能強迫會員爬進棺材內談論有關性的話題。至於用餐器皿到底是否為希特勒所使用過也從來沒有考證過。人們對於骷髏會的傳言大多言過其實,骷髏會實際上只是一個普通的大學兄弟會組織,而且類似的秘密學生組織在各大學也非常常見,只是耶魯就還有像捲軸和鑰匙協會(Scroll and Key)、狼首會(Wolf's Head)。其他像哈佛大學的坡斯廉俱樂部(Porcellian Club)、劍橋大學的劍橋使徒(Cambridge Apostles)等,都是性質類似的組織。

2000年美國環球製片公司出品了一部恐怖片《骷髏》(The Skulls),講述了一所美國頂尖大學的兩名學生被選入了一個秘密組織後如何發現了一宗該組織操控的謀殺案,並決定與之決裂的故事。這個明顯影射骷髏會的組織被描繪成一個類似黑手黨的犯罪團伙,從事謀殺、賄賂、商業詐騙、包庇等各種違法勾當。

- 人 -

威廉塔夫(William Taft,1878屆):第27任美國總統
哈羅德斯坦利(Harold Stanley,1908屆):摩根士丹利的創辦人之一
查爾斯西摩(Charles Seymour,1908屆):美國歷史學家,前耶魯大學校長
埃夫里爾哈里曼(W. Averell Harriman,1913屆):前美國駐蘇聯大使、前紐約州州長
亨利盧斯(Henry Luce,1920屆):《生活》與《時代》雜誌的創辦人,美國著名出版家
布雷頓哈登(Briton Hadden,1920屆):《時代》雜誌的另一共同創辦人,據說盧斯和哈登就是在一次骷髏
會聚會上萌發了創辦《時代》雜誌的想法的
喬治 H.W. 布殊(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1948屆):第41任美國總統
喬治布殊(George Walker Bush, 1968屆):第43任美國總統
小威廉巴克利(William F. Buckley, Jr.):美國著名作家、記者
溫斯頓洛德(Winston Lord,1959屆):前美國駐華大使、助理國務卿
約翰克里(John Kerry,1966屆):美國參議員,2004年美國總統選舉候選人之一

 
- 影響 -

作為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社團,骷髏會與其他眾多學生社團一樣有著獨特的文化與傳統。例如在稱呼上,骷髏會成員被稱作「騎士」(Knights),而非骷髏 會成員則被叫作「野蠻人」(Barbarians)。每名成員入會之後都會取一個綽號,這些綽號可以是以前的骷髏會成員用過流傳下來的,例如最高的男性成 員按傳統被叫作「長惡魔」(Long Devil)、最會與異性打交道的則被叫作「馬各」(Magog,威廉塔夫就曾用過這個名字,老布殊據說也是這個名字)等。當然也有一些綽號也是成員自己 取的,沒有什麼典故,例如小布殊的綽號就是「臨時工」。

在挑選新會員方面骷髏會也有傳統。每年五月的某一個星期四是骷髏會與捲軸和鑰匙協會等其他高年級秘密社團的選員日。過去這個程序是完全公開的,不過目前已 經轉為隱秘。骷髏會的老成員(也就是即將畢業的十五名成員)很早就要開始討論挑選合適的人,有時候甚至一些已經畢業的、擁有一定社會地位的骷髏會成員也會 列入推薦名單。在以前骷髏會這類的社團總是能夠從校方取得每一個學生的成績單與課外活動記錄,作為選拔的標準,但這一做法在遭到眾多人的批評後被摒棄。秘 密社團之間互相也有競爭,都希望能夠挑選到最好的人入會。在過去由於各社團之間缺乏交流,往往會出現幾個社團同時搶一個人的現象,然而現在不成文的規矩是 每個社團在選員日前幾個星期就開始試探性地接觸目標學生,試探他的意願。這樣一來可以避免社團間的惡性競爭,也可避免社團被學生拒絕的尷尬(這種事情雖然 少見,但也時有發生)。

新會員在選員日當天被通知入選(實際上這些人在此之前就已經知道了)後,就會經歷一系列的入會儀式,骷髏會一般會盡量邀請一些著名的骷髏會會員參加,以加 深新會員的印象。入會儀式繁瑣而幼稚,其中最經典的一段是模仿英國的授爵位儀式,用一把劍輕輕敲打新會員的肩膀,授予其「騎士」的稱號。儀式結束之後這十 五名會員就被正式接納,他們也將在今後的一年中建立起兄弟般的友誼。
每一屆的十五名骷髏會成員都會像這樣拍一張合照。在茶几上放的就是真正的骷髏與骨頭,後面的鐘時間通常會調到八點。

骷髏會的十五名在校會員一般每周聚會一次,主要目的是增進會員之間的感情與思想溝通。每周都會有一個主題,然後每人發表大約半個小時的個人見解,有時會有 爭論。每次都有一個人負責記錄下每個人的發言綱略,這些記錄都會被妥善地保存在「墓地」中,一些早期的會議記錄已經被公開,被存放在耶魯大學圖書館。當這 十五人離開耶魯時,他們已經對彼此非常了解,而且擁有了特殊的情感聯繫。

對於已經離開耶魯的骷髏會會員,他們每十年會收到兩本名冊,一本是《在世會員名冊》(目前大概有800名在世的骷髏會會員),一本是《已逝世會員名冊》。 骷髏會還會不定期地編撰一些有關組織的歷史。骷髏會沒有會費機制,而是鼓勵會員自願捐款(給羅素信託),以維持社團的運作。資金的大部分被用於「墓地」和 鹿島的維護(包括會員畫像的修復、設備更新等),以及聚會時的開銷。

不可否認的是,骷髏會在美國擁有巨大的影響力。曾經有三名骷髏會成員當上了美國總統:威廉塔夫、老布殊和小布殊。當布殊和克里開始競爭美國總統寶座時,人們發現這兩位總統都是骷髏會的成員。因此,這場競選被稱為「骨頭對骨頭」的競爭。
在商界,摩根士丹利的創辦人就是一個骷髏會成員,而影響巨大的媒體巨頭亨利盧斯(Henry Luce)也是骷髏會成員,他創辦了當今美國最具影響力的政論雜誌《時代》。另外,洛克菲勒家族的多名成員也都參加了骷髏會。中央情報局成立之初幾乎就是 骷髏會成員的天下,以致於非骷髏會的高層主管都感覺與這個機構格格不入。另一個骷髏會會員主宰的領域是教育界,多位耶魯大學校長就是骷髏會成員,而在 1886年至1985年的長達99年中,居然有高達80%的耶魯教授來自於骷髏會。

該會會員亞歷山德拉羅賓斯(Alexandra Robbins)曾不掩飾地說,多年來骷髏會好像一個「世襲精英的孵化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