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 -
利比亞(Libya)由一個一個部落組成的國家。
數十年前,由利比亞皇室封建統治(即今日的反對派主力組成的一部份,皇室的人都是其中一個部落)。卡達菲(Gaddafi)在其所屬的部落以及其他眾部落的支持下,推翻封建王朝。
卡達菲上台之初,美國中央情報局就幫助卡達菲挫敗了國際部長哈瓦茨和內政部長艾哈邁德發動的政變,並將他們交給卡達菲。
利比亞領導人卡達菲自1969年上台以來,世人對他的評價毀譽參半,在一些人眼裡他是「民族英雄」、「革命領袖」;而在另一些人眼裡,他是「瘋子」。但不管是他的支持者還是反對者,都不得不承認,卡達菲成功領導了這個擁有600萬人口的國家在非洲率先擺脫貧困。
2009年是卡達菲領導的「九一」革命勝利四十週年。利比亞街道上的燈箱廣告鋪天蓋地幾乎全部是卡達菲的畫像和他的革命語錄,記者與當地民眾攀談時,能深切感受到他們對卡達菲的敬仰。
事實上,在利比亞的各個政府部門、公司企業、賓館商店,只要是建築物,都能看到卡達菲畫像。卡達菲在畫像中穿著各異,有軍裝、大袍、禮服等,有時他還戴著墨鏡,擺出酷酷的姿勢。
這數年間,全面解除武器後,西方對利比亞放下戒心,和西方各政要的熱情握手、擁抱照多不勝數。
- 國況 -
利比亞擁有的只是最優質石油。
憑借石油、天然氣資源帶來的豐厚收入,利比亞人民的生活水準近年來有了很大提高。
在利比亞,全民享有免費醫療和教育,國家對糧食等生活必需品實行價格補貼。
提到利比亞很多人的腦海裡或只會浮現卡達菲、帳篷、沙漠、駱駝這些影像。
然而,這些遠非利比亞的全部。在擺脫西方國家制裁後的數年間,憑藉著豐富的石油資源帶來的可觀收入,利比亞人正在努力建設一個繁榮富裕的「社會主義民眾國」。
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位於該國西北部,它不僅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地中海南岸重要的海港,享有「地中海的白色新娘」的美譽。在這個人口不到200萬的城市裡,空氣清新、道路整潔,綠樹紅花隨處可見。
近兩三年來,的黎波里大搞市政建設,城市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可以看到現代化的公路四通八達,瀕臨地中海的海濱大道上車流不息,卻不顯擁堵。在這些道路中間,興建了大面積的綠地,其中很多綠地又建成了市民休閒廣場。出了市區,綿延數公里的沙灘上建著一個個供市民和遊客遊泳、 休閒的天然海濱浴場。
尤其讓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和國際化大都市一樣,的黎波里也擁有7星級的奢華酒店。這個酒店建在一片城市綠化林中,和綠樹紅花、假山流水融為一體,被譽為 「綠洲上的宮殿」。當然,要在這個「宮殿」裡消費,所花的代價也不小 - 酒店普通房間居住一晚的價格是1000美元。
目前,的黎波里還有多個大型項目正在興建當中,包括集住宅、學校、醫院、大型購物商場於一體的商業區項目和城市地鐵項目。的黎波里正在向真正的國際化、現代化的大都市大步邁進。
- 執政 -
I. 免費房屋
在首都的黎波里(Tripoli)和全國第二大城市班加西(Benghazi),在興建幾萬套住宅(公屋),由政府出資建設,已成立家庭的利比亞人均可以向政府申請住房,並以十分低廉甚至是象徵性的價格獲得。
II. 免費教育
利比亞為北非地區最高識字率和教育率,成人識字率約89%,(94%男性和83%女性,99%青年識字),小學總入學率男孩女孩都是97%,高等教育入學率約54%(中學約98%,46%大專,過去十年中女童的入學率上升12%,在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女生人數超過男生10%)
III. 免費醫療
政府醫療免費向所有公民提供
IV. 地下水管網絡
V. 糧食
國家對糧食、糖、茶葉等生活必需品實行價格補貼,營養不良率低於5%,人均每天3144卡路里熱量攝取量;不過在聽從世界銀行和imf的建議後開始放鬆巿場管制、價格控制和補貼後,基本食品價格大漲。
VI. 通訊
用固定電話通話完全免費,手機通話費用價格低廉,手機覆蓋率為103%。也就是說,利比亞目前使用的手機號數量已經超過了其人口總數。
VIII. 人口年增長率2.0%
IX. GDP per capita USD16502
X. 0-14歲所佔比例28%
XI.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2.1%
XII. 農村人口比例22%
XIII. 平均每名婦女生2.6個孩子
XIV. 兒童失學率2%
XV. 新生兒死亡率11%
XVI. 利比亞男人出生總預期壽命72.3歲、女人74.9歲
XVII. 五歲以下死亡率2.01%
XVIII. 大肚婆死亡率0.23%
XIX. 出資建立了屬於非洲的衛星
XX. 打算和非洲各國統一全非洲貨幣,出巨資(數百億美元)建立非洲元和非洲銀行
XXI. 利比亞家庭大多數有汽車
以上資料來自教科文組織、世衛、世界銀行等。
- 敵 -
這次亦不是獨裁者和民主戰子的戰鬥,只是部族內鬥而已。
1. 前朝利比亞皇室及其打手組成,誓報當年推翻皇朝之仇。
2. 武裝利比亞伊斯蘭「猛虎」部隊組成,此組織是次最後之戰的決勝關鍵。皇室的後人不擅作戰故迫於形勢與之拉攏。
這個傳統保守伊斯蘭組織極度不滿卡達菲長期聯同西方對他們作出打壓,極不滿卡達菲太親西方的取向。
3. 卡達菲政府的舊同僚. 主要是政見同權力鬥爭下失敗投靠卡達菲的敵對勢力。如被反對派殺死的尤尼斯(對外稱遭卡達菲殺害),他是反對派軍隊的總指揮部,也是卡達菲政府的前任高官。
- 轉 -
本來,反對派要推翻卡達菲根本天方夜譚,因為北約和美國並未插手之時,卡達菲已率軍攻至他們的大本營,很快便全面收拾反對派。北約和美國有見及此(未料到反對派不堪一擊),馬上運用媒體來誣蔑卡達菲,指卡達菲「出動軍機轟炸人民及民居」(俄國指出,俄國的衛星在利比亞上空從來無發現有軍機出動),於是實行聯合國禁飛區,目的是要出軍機轟炸卡達菲軍隊,營救反對派。
- 因果 -
卡達菲上台後將原屬於西方的私人公司的利比亞石油國有化。雙方交惡是在卡達菲將利比亞石油國有化而不是賣給美國石油巨頭,並反對美國干政以及入口蘇聯武器開始。
卡達菲斥巨資(幾百億美金)建立非洲銀行,誓要為非洲各國統建非洲單一貨幣,打算讓很多仍在使用法郎、英磅、美元的眾多非洲國家放棄使用以上貨幣,讓一眾非洲國家擺脫西方貨幣政策。
非洲各國本來每年都要付上億元以上的美元向歐洲衛星企業租用衛星,卡達菲出資建立了屬於非洲的衛星,讓大部份非洲國能不用再用巨額向歐洲企業租用衛星。
原來,利比亞是富裕國家來的。
有說,班加西有一半青年失業,因此他們才造反的。
利比亞600萬人,其中年輕男子不會到50萬。利比亞在戰前有不少於50萬的非洲黑人勞工,說明利比亞不缺就業崗位。
如果這些年輕男子願意幹黑人勞工幹的活,卡達菲肯定不會反對。雖然卡達菲對撒哈拉以南非洲很友好,但不會為此得罪本民族的人。如果沒有很高的福利,這些失業的班加西青年怎活到現在?
因為實際上利比亞的軍政上巨大的權力仍是在他掌控。
不必為卡達菲唱讚歌,只是現代形式既政治來講,卡達菲沒有經過所謂西方式的一人一票投票選出,被認為是獨裁者不為過。
- 後 -
卡達菲接受訪問時說過:
「這個世界現在遭受著各種各樣的危機。為奪取統治,聚斂財富,各處都在進行著鬥爭。其中包括聯合國安理會。這些地方根本不存在民主,因為沒有人民的介入。 只有一些一小撮所謂的「代表們」出來說話。而財富只集中在這一小撮人手上,絕大多數人民處於貧困當中。既然世界是屬於所有人的,財富也當然是屬於所有人的。任何人沒有權利壟斷它。也只有人民能夠統治他們自己,沒有人能統治他們。那些陳舊的制度引發了沉重的危機,我們想要打破這些桎梏,建立一個新的時代, 不再遭受腐朽制度的侵害。這就是我們想讓世界聽到的聲音。這就是利比亞,它是先行者。」
同場加映:不為人知的利比亞真相 Lizzy Phelan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EzMTgyMTc2.html
英國女記者指出,西方媒體由始至終在利比亞報導中不停製造謊言愚弄全世界。
例如在7月1日,只有600萬人口的利比亞有百多萬利比亞人上街揮動綠旗支持卡達菲政府,但,沒有一個「主流」媒體有報導過事件。
由生至死,我們都只是一個笨蛋,在「主流」媒體下成長的一群笨蛋。
非洲最富裕的國家利比亞被北約炸至滿目瘡痍,80萬利比亞人為逃避戰火逃出利比亞變成各國難民,萬名平民死亡。
真相?假象?
而我,並沒有全然認同卡達菲。
豪傑與小人一線之差,「差之毫釐,卻謬之千里」。
這只是場「一群偽君子打一個真小人」的國際政治表演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